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k8凯发版官网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

日期:2024-10-09 22:48:23 作者:宏力精密钢管 阅读数:332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的火爆导致动力电池的报废率即将迎来高峰,废旧电池的问题会越来越凸显。电池回收领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根据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已提上日程,亟待解决。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一)

2020年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12万~17万吨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二)

2015年我国全年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37.9万辆,同比增长4倍。同时,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约32gwh,预2016年年末将达到32gwh。

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亟待解决(三)

2016年1~4月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42gwh(以下动力电池数据源于新能源汽车产量与其搭载的电池容量乘积。由于未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总体实际产能会略高于此。电池产量计算公式:车型搭载电池容量*车型产量),较之去年同期1.06wh的出货量同比增长实现2.38倍。其中,磷酸铁锂虽依旧为市场主流电池类型,但同比增幅却不及三元锂电。细分动力电池生产厂商看,前4月电池有产量的厂商数量近90家,其中排名前10位的厂商电池出货量累计达2.63gwh,占比高达77%;而出货量超过100mwh的厂商数量仅7家:比亚迪、catl、国轩高科、深圳拓邦、力神、普莱德、国能,7家电池出货量累计达2.4gwh,占比70%。其中比亚迪依旧延续去年排行首位的位置,自产自供磷酸铁锂电池达909mwh,占比动力电池总出货量近27%;排名第二的catl出货量也高达625mwh,占比18%;旗下主要以磷酸铁锂为主,三元电池也有涉及。其中catl规划动力电池今年产能是2015年的两倍,计划在乘用车方面会占到整体规划产能的20%,并且依旧延续去年分布,还是以客车车型为主。其次,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出货量达334.6mwh,占比10%,旗下电池类型基本为磷酸铁锂电池,主要面向中通、安凯等客车企业,乘用车、专用车领域也有江淮、上汽大通等企业。而深圳拓邦、力神、普莱德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58.6mwh、145.4mwh、117.8mwh,占比均为3%。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狂飙猛进的发展,废旧电池的问题会越来越凸显。电池属于严重污染类废旧物品,对环境来说存在一定的威胁。

另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的规模。根据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问题已提上日程并亟待解决。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所说:“这些报废的动力电池制造工艺先进,即使报废以后仍然保持很高的安全性和电性能,有必要采用梯级利用的方式,实现废旧动力电池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电池回收再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呼唤标准支持

动力电池按照国家标准到了使用寿命后,从新能源车上拆下来的时候,电池本身还有相当的容量和较为宽泛的使用空间。而将退役下来的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领域,不管是从经济性还是环保性上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符合国家关于资源回收利用的政策倡导。

目前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有: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发布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联合印发《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2015年版)》(以下简称《技术政策》),新版《技术政策》明确提出将建立动力电池编码制度,构建起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可追溯体系。据悉,具体编码工作由生产企业负责,国家汽车标准化主管部门将尽快制定动力电池产品编码标准;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含进口商)要对所生产(或进口)的所有动力电池产品进行编码,并建立可追溯系统。编码应具有与产品的唯一对应性,标识在动力电池产品显著位置,且具有较高牢固性。考虑到部分废旧动力电池仍有一定容量,可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电网储能电站等行业,国家鼓励符合条件的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梯级利用,以提升资源利用率。

目前,相关回收利用体系还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回收利用技术工艺还不成熟,暂不宜进行强制性管理。因此,《技术政策》只是一个引导性文件,没有做出惩罚性规定。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2月4日,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促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适时进行修订。

《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2月4日,为加强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和市场秩序,促进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产业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适时进行修订。

虽然已经有相关政策出台,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是否在政策的推动下将迎来爆发还很难说。

退役电池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组合起来就能用。在重新利用这个问题上,目前我国在再利用技术上还有一些障碍。据介绍,在电池梯级利用时,电池一致性与新电池相比差距很大,这对成组使用造成了很大障碍。同时,电池的容量、电压、内阻等在梯级利用时,会在很少的循环次数下形成断崖式下跌,对后期使用造成极大困难。

动力电池在回收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回收标准,梯级利用也存在问题。如何进行梯级利用目前也是缺乏标准的,电池容量达到何种程度可以进入下一阶梯利用,都没有明确的标准,何种程度不能再进行梯次使用,需要进入回收程序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可以参照。

除了缺乏动力电池的回收标准,回收企业的资质也成为制约电池回收的又一瓶颈。废旧动力电池相对于新能源的发展有滞后性,根据电池的寿命,电池回收企业的发展会比电池企业滞后3~5年。废旧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成本没有电池企业的大,但是程序相当复杂,并且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电池生产企业进入,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只是相对其他行业有优势。

随着电池衰减程度的加深,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降低,回收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手段和能力,而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寥寥无几。因此,要做到电池的安全回收,难度相当大。

国内锂电池品种繁多,电池构造复杂且没有固定标准,造成拆解回收工艺复杂,难以形成产业化经营。有数据显示,国内从锂电池中回收碳酸锂的成本是企业直接生产成本的5倍以上,导致企业缺乏回收热情,加之政府缺乏鼓励政策,动力电池回收面临极大困难。

总而言之,电池回收领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没有国家政策的牵头、没有补贴,难以形成气候。

电动汽车行业的火爆导致动力电池的报废率即将迎来高峰。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出现与1894年伦敦的“马粪危机”类似的情形。当无法处理废料时,或许会“置之死地而后生”,出现新的替代品。不过,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对报废动力电池的处理方法将更加多样。

随着动力锂电池回收数量的增多会产生规模效应,回收动力电池进而循环利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也会逐渐显现。

网站地图